探访渤海湾新成员埕海一号——青春智慧擒“油龙” 每日播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时间:2023-01-20 05:56:37

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里,海上不起大风就是难得的好天气。24岁的技术员聂虓宇要在中午之前,从天津大港油田的码头乘船登上位于渤海湾的海上采油平台——埕海一号。按照14天一换岗的计划,这个春节他将在海上度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与聂虓宇一起登船,送他到海上的工作岗位。

这也是“年轻”的埕海一号迎来的第一个春节。它是第一座中石油人自主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投运的海上采修一体化平台,2022年5月26日正式建成投产,预计年产油20万吨。一支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团队是埕海一号的守护者,他们在茫茫大海上用青春和智慧守护着国家的能源“生命线”。


(资料图)

中国人自己的海上采油平台

船行约3小时,一座“钢铁之城”跃然海上。数十根钢铁桩柱稳稳地扎进水中,插在大陆伸向渤海那段质地松软的淤泥浅滩里,托举起这座十几层楼高的人造浮岛。

从空中俯瞰,埕海一号像是人类插入海洋的一枚钢钉,它是大港油田向海要油的标志性工程。

埕海一号脚下数千米的地层里蕴含着丰富的油气宝藏。渤海湾盆地是我国油气总产量最高的盆地,而这里正处于“盆底”的黄金位置。可渤海湾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海底淤泥厚软,海上设备上不来,陆上设备下不去,滩浅海区域一度被认为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禁区。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明知道这里有“油龙”,也只能望洋兴叹。

80后工程师于腾蛟全程参与了埕海一号的建设,此前他在海上人工岛和其他海上平台有过丰富的工作经历,那时我国的海上油田都是与国外先进勘探公司合作开发的,而他始终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建好自己的海上平台。

他们埋头开始了持续多年的滩浅海复杂岩性油藏勘探开发技术攻关,一点点创新储层预测技术,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在国内首次提出滩浅海地质海工一体化方案。

他解释说,以往海上采油的惯例,是先打出一口评价井用于探测油气储量、位置等信息,再重新钻新的井用于采油。而这次,他们创造性地把二者合一,前期评价井全部转为后期产能井,让建产周期缩短30%,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于腾蛟是最早一批登上埕海一号的,去年有192天在平台上度过。如今他是平台经理,像大管家一样为这里操着心。

他已经习惯海上平台的日晒风吹、酷热苦寒。想家的时候,他会站在甲板上向西北方向望去——那是家的方向。天气好的时候,岸上灯光依稀可见,那灯火闪亮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群年轻的石油人正在海上守护着大家的光明和温暖。

数智化海上平台有“超级大脑”

聂虓宇放下行李径直钻进了中控室,这是埕海一号的“大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是平台的“生命信息”,关系着整个平台的安全运行。负责中控室的技术人员也需要一个“超级大脑”,必须清楚地了解那些跳跃数字的另一端牵连的每一个部件的运转。

这个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已成为海上平台“智慧大脑”的操作者。他是真正的“油三代”:上世纪80年代祖父来到渤海边这片盐碱地,成为大港油田较早一批开拓者;上世纪90年代大港油田探索“海油陆采”并建成第一个滩海油气开发的人工岛——埕海1-1,聂虓宇的母亲登上人工岛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聂虓宇熟悉石油工人的工作环境,见过他们吃的苦、流的汗。大学时他选择了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两年前也成为一名石油工人。直到真正体验了海上采油的艰苦和孤寂,他才意识到,父辈在自己身上留下一个挥不去的烙印——奉献。

时代不同了,今天呈现在聂虓宇眼前的是国内一流的数智化海上采油平台。这座“钢铁城堡”高48米,东西长60米,南北宽46米;3层共8700平方米的甲板上,分布着钻修井、采油、集输、中控及生活等配套设施。从地下到地上、从井筒到海管,这里实现了全流程管控和数据的自动感知,可以实现预警分析诊断、主动优化和辅助决策等智能化功能。

无论海上风云变幻,舱内365天恒温在24摄氏度左右。但电气工程师刘俊刚每天有8-10个小时在甲板各处巡查,“每天要走两三万步”。他掌管着各层甲板上3000多米的管线和3.5万多米的电缆以及数百套大功率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他熟悉每一种设备运行时发出的声响,能从多种机器共同发出的“交响乐”中,快速分辨出是某个机器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一层甲板上分布着17个采油井的井口。刘俊刚告诉记者,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全单筒双井设计,这样的布局能节约近30%的甲板面积,让钻井数量增加一倍。

紧紧排列的井口下面,十几根输油管深深斜插入海底深处的岩层,如同大树的根系一样,从海洋深处源源不断地汲取养料。这些原油经过平台上的电设备加热后,都会通过海底管道输送至人工岛,进行初步加工分离后再送往陆地。

一代代石油“匠人”的接力

混着海水的黑色原油从埕海一号顺着长长的管道流入人工岛,那里是聂虓宇母亲工作的地方。聂虓宇觉得,“像是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接力”。

这个春节,聂虓宇守在埕海一号,母亲守在人工岛,一段20多海里的海路隔开了一家人的团圆,但他们总觉得好像就在一起。海上平台需要经常与人工岛沟通采油情况,聂虓宇说:“拨通电话时,那边接听的常常就是我妈。”

“很多人到了休息时间,也愿意一直待在岗上。”于腾蛟说,海上不比陆地,要求每个人都掌握更全面的技术才能应对更多突发状况,一丝一毫的误差在大海里可能就是性命关天的事。

李进是埕海一号的采油工,每隔两小时他就要去查看一下每口井旁边的仪表。他清楚一颗螺丝松了些许、一根管子角度稍斜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引发异常,“等到后台数据报警再处理,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

“要精益求精,更要创新,这是我们的工匠精神。”于腾蛟说,这里的每个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珍惜着埕海一号。

这几天,埕海一号上挂起了红彤彤的灯笼,炫丽的彩带和福字让海上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大家依然在甲板上、工作台上忙碌着,岸上灯火阑珊处,有他们的牵挂和守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标签: 海油陆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探访渤海湾新成员埕海一号——青春智慧擒“油龙” 每日播报

探访渤海湾新成员埕海一号——青春智慧擒“油龙”

这个春节,聂虓宇守在埕海一号,母亲守在人工岛,一段20多海里的海路隔开了一家人的团圆,但他们总觉得好像就在一起。更多

2023-01-20 05:56:37
医保代缴暖人心

医保代缴暖人心

目前正值2023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的最后阶段,为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桐梓县娄山关街道、海校街道发动村更多

2023-01-20 06:00:42
焦点!江苏:青年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

焦点!江苏:青年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

江苏省人大代表、团江苏省委书记司勇表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建设对青年更加友好的城市,将吸引更多青年来苏建功立业。更多

2023-01-20 06:06:22
天天日报丨敬告读者

天天日报丨敬告读者

假日期间,本报所属网站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将一如既往地推送优质新闻产品。更多

2023-01-20 05:56:25
视点!新冠、罕见病等用药进医保 平均降价超六成——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看点解读

视点!新冠、罕见病等用药进医保 平均降价超六成

阿兹夫定片等新冠治疗用药进医保、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平均降价达60 1%、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900亿元……更多

2023-01-19 22:59:13
《心归处 是吾乡》祝福每一份团圆 每一个拥抱_今日播报

《心归处 是吾乡》祝福每一份团圆 每一个拥抱_

祝福每一份团圆、每一个拥抱。更多

2023-01-19 23:13:07
助力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从地方两会看落实“安居梦”新亮点|每日精选

助力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从地方两会看落实“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更多

2023-01-19 23:05:51
暖心MV《心归处 是吾乡》-观点

暖心MV《心归处 是吾乡》-观点

今年的饺子,我来包吧,有太多欢笑也有心酸啊。更多

2023-01-19 23:10:00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太原12个楼盘发放18张预售证 仅有3个项目为纯新盘
    今年9月,太原市房产管理局给省城12个楼盘正式发放了18张预售证。...
截至9月底 杭州共完成不动产登记988.72万件
    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合一了!2016年6月1日,在市民之家举行的全市...
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 多地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近期以来,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其中包括长春、遵义多...
宁波:关于“带押过户”新模式的7个典型问题权威解答来了
    日前,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试点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新模式下...
多地政府大手笔回购商品房 苏州拟对10个板块回购约1万套新房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手回购当地商品房。近日,一份苏州市政府部...
市场降温豪宅不冷 媒体:北上广深掀起“豪宅热”
    尽管整体市场低迷,但豪宅板块比较稳定。争取成交,忙完这一次,...
    最新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