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讯:房贷花样翻新警惕“连心贷”变“连心债”

来源:北京商报时间:2023-02-23 07:45:46

继“百岁贷”“接力贷”“合力贷”火了之后,“连心贷”又来了!2月22日,一则“某银行在雄安地区推出‘连心贷’、未婚男女朋友可共同买房”的信息刷爆热搜,引发行业关注。针对该消息的真实性,北京商报记者进行了调查,该行确实存在“连心贷”这一业务,是由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有权人,由双方或者一方申请的住房贷款。但目前尚未在雄安地区推出。在分析人士看来,“连心贷”实际上是把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其目的就是增强购房者的贷款额度,但由于男女朋友更多的是情感关系,并没有法律关系,若后续出现情感纠纷,出现贷款违约的概率较大。

所购住房归属双方共有

2023年的房贷市场热闹非凡,先有“百岁贷”“接力贷”“合力贷”被刷屏,后有“连心贷”再次引发市场关注。2月22日,有报道称,某银行近期针对雄安地区购房者推出了新的商业贷款产品“连心贷”,主要以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


【资料图】

该消息一出,立马火上热搜,引发了不少网友吐槽讨论。有网友直言,“房贷已经被银行玩出了各种花样”;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此类业务办理的风险较大,万一分手还需要两个人一起还贷”。

针对该消息的真实性,北京商报记者2月22日致电该行进行求证,相关客服人员指出,“连心贷”指的是明确婚前财产归属或增强还款能力,由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有权人,由双方或一方申请的住房贷款。

“买受人应为男女双方,也就是说填写两个人的名字,所购住房归属双方共有,既可由男女双方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也可由一方单独申请。也就是说一方申请贷款,另一方就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目前未查询到雄安地区有‘连心贷’产品的相关信息登记。”上述相关客服人员说道。

雄安地区多家银行个贷中心人士的回应也一致,有人士透露称,目前暂时还未接到通知已推出“连心贷”业务,具体的政策尚未下发,还不确定何时推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连心贷”实际市场基本没有需求。首先,对于限购限贷的当下市场现状来说,首次贷款属于值得珍惜的个人征信,一般不会随便使用。其次,男女双方既然已经考虑买房做贷款,不结婚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大部分都会选择先登记再买房作为夫妻共同财产。雄安地区购房资格要求严格,很难有夫妻双方都符合购房资格的情况,所以这个业务对于市场来说意义不大。

购房需提供未婚书面声明

事实上,“连心贷”并不是一项新的业务,而是银行较早就推出的产品,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此前还有地方金融办微信公众号曾发文介绍过相关产品。这类产品主要面向人群为借款人收入还贷比不足的情侣。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申请“连心贷”的未婚情侣,需要男女双方提供未婚书面声明和恋人关系说明,如果借款人婚姻状况登记为已婚,还需要另行补充资料。

在“连心贷”贷款金额审批上限方面,上述银行客服人员介绍,以贷款金额测算:“月还款额与共同借款人家庭月收入之比不高于50%,共同借款人家庭月所有债务支出与家庭月收入之比应不高于55%。若一方单独申请‘连心贷’,是以借款人本人收入负债情况测算还款收入比。”

综合市场对“连心贷”提出的质疑,其中最大的一点便是将未婚男女作为共同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在银行贷款业务中普遍存在,最典型的为在住房按揭贷款中,夫妻或者房屋的共同买受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共同借款人的认定顺序通常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兄弟姐妹、其他亲属或法定监护人。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连心贷”实际上是把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其目的就是增强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减少贷款方面的违约风险。尤其是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若是对象分手或情感有问题,那么此类还款方面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较早之前,也曾有购房者通过网络求助有关“连心贷”的问题,购房者称,其是婚前和男友通过“连心贷”贷款购买的房子,购房合同是双方的名字,贷款也是双方一起归还。前期首付是男方父母出资,若后期出现离婚的情况,房屋财产应如何分割?

申请“连心贷”后情侣分手怎么办?男女“不连心”后房屋占有份额应如何处理?对此相关银行人士并未给出回应,而是表示,“若出现此类情况,需要联系贷款经办行咨询”。

出现贷款违约概率较大

近段时间,有关房贷的话题炒作成风,“百岁贷”“接力贷”“合力贷”“0月供0首付”“连心贷”等层出不穷。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坦言,近期,贷款手段上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之前的延长购房者的贷款年龄。从市场的角度看,银行目前贷款额度充足,无论是在贷款利率还是在借贷条件上均宽松,加大对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支持,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产品多样化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王小嫱也提醒称,从信贷产品本身风险角度看,“连心贷”的还款主体是男女朋友,由于男女朋友更多的是情感关系,并没有法律关系,若后续出现情感纠纷,出现贷款违约的概率较大;此外,对于贷款者自身而言,若后续出现情感纠纷,则难以划分各自义务,也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麻烦,建议还是谨慎使用“连心贷”进行贷款。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进一步表示,“连心贷”共同还款人享有的权利义务和担保人类似,需要未婚男女为另外一方做经济担保。男女朋友分手后,在一方无力还款或拒绝还款时,另一方仍需为其债务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但对其名下房屋产权份额并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典型的债务大于权利。同时,由于已有购房记录,难以享受首套房相关优惠政策,如果当地有限购政策,那么共同还款人也会被限购。

“从银行角度说,本身此类产品属于小众化的产品,铺开的可能性不大。类似贷款名目,会把房贷市场搞得乌烟瘴气,无形中破坏了公平性,或许反过来会使一些炒房等非理性行为再度增加。对于借款人或购房者来说,在办理贷款方面,还是要合规合理,对于一些不规范的噱头高的贷款产品,还是要注意,防范出现贷款方面的问题。借贷有成本,应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量入为出,借款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负债,如果举债不当,到期无力法偿还将影响信誉。关键是要防范中间产生的合同纠纷和违约事件,最终使得贷款出现违约。这是包括‘连心贷’在内的各类信贷产品创新所需要注意的内容。”严跃进如是说道。

标签: 花样翻新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环球热讯:房贷花样翻新警惕“连心贷”变“连心债”

环球热讯:房贷花样翻新警惕“连心贷”变“连心债

房贷花样翻新警惕“连心贷”变“连心债”更多

2023-02-23 07:45:46
全球速看:让考核最大限度向实战聚焦

全球速看:让考核最大限度向实战聚焦

2月15日,空降兵某旅野外综合训练场上,一场实战背景下的“三实”考核正如火如荼展开。”  考核现场,刚制作完TNT炸药炸毁障碍物的该旅一营更多

2023-02-23 06:52:44
ChatGPT将如何影响未来战争形态

ChatGPT将如何影响未来战争形态

美国硅谷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近期发布一款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面对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浪潮,唯有超前谋划、前瞻布局,才能牢牢把握智更多

2023-02-23 07:00:47
募集见习岗位十二万个、启动“青年住房保障行动” 重庆发布“我为青年办实事”项目清单

募集见习岗位十二万个、启动“青年住房保障行动”

为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清单明确提出全年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不少于1 6万人次,让优质心理健康服务惠及更多青少年;开展“5·2更多

2023-02-23 06:05:06
履职参政 她越忙越充实

履职参政 她越忙越充实

电话采访董彩云时,她说话很“急”,但每段话都“抓人”——有观点输出,有事例佐证,听着就让人禁不住去想象电话那一头生动的画面。除此之外更多

2023-02-23 05:50:14
新疆乌鲁木齐:灵活就业群体有了社区“零工驿站”|每日关注

新疆乌鲁木齐:灵活就业群体有了社区“零工驿站”

2月21日,刚从商店购买了鸡蛋和面条的任建国走进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一家“零工驿站”,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进行了务工登记。当天,参加水磨更多

2023-02-23 05:59:45
教育部:探索建立高校“思政指数”

教育部:探索建立高校“思政指数”

依托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平台,整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完善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课程体系。继续开展“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更多

2023-02-23 05:56:21
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治罪与治理并重 去年检察机关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3.3万余人次

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治罪与治理并重 去年检察机关封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今天做客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时表示,涉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重要的司法问题,更是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多

2023-02-23 06:03:17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太原12个楼盘发放18张预售证 仅有3个项目为纯新盘
    今年9月,太原市房产管理局给省城12个楼盘正式发放了18张预售证。...
截至9月底 杭州共完成不动产登记988.72万件
    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合一了!2016年6月1日,在市民之家举行的全市...
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 多地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近期以来,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其中包括长春、遵义多...
宁波:关于“带押过户”新模式的7个典型问题权威解答来了
    日前,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试点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新模式下...
多地政府大手笔回购商品房 苏州拟对10个板块回购约1万套新房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手回购当地商品房。近日,一份苏州市政府部...
市场降温豪宅不冷 媒体:北上广深掀起“豪宅热”
    尽管整体市场低迷,但豪宅板块比较稳定。争取成交,忙完这一次,...
    最新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