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点评!追“星星”的年轻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时间:2023-01-30 05:50:37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2021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这个春节,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感受到和地面一样的喜庆氛围,他们在太空穿新衣、吃饺子、写“福”字,向全国人民拜年。云顶之上,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太空家园已从蓝图变为现实。


(资料图)

在38万公里外的月亮上,中国“兔”也用特殊方式发来“辞虎迎兔”的新春祝福。作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刚刚度过4岁生日,已累计行驶近1500米,每一步都在创造中国奇迹。

此刻的北半球正经历隆冬,而两亿公里之外的火星乌托邦平原,却已迎来春天。祝融号火星车已在此行驶1900多米,不断延伸着中国人探索红色星球的脚步……

一个个壮举背后,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5岁,80%以上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和学科,91%是硕士、博士,担负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飞行控制和航天器长期管理任务,他们就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过去十年,这群飞控青年,牵引“神舟”“天舟”,托举“问天”“梦天”,领“玉兔”跋涉月背,引“嫦五”月面采样,驾“祝融”穿行火面,控“太空巧手”在轨作业,一套套测控计划在他们手中精妙编排,一帧帧飞控数据在他们手中核算生成,一条条飞天指令从他们手中精准发出……有人说,他们就是一群追“星星”的年轻人,一次又一次见证和创造着中国人筑梦太空的新纪录。

追赶·突围

从古至今,明亮的日月、璀璨的星河,激荡着人们无限遐想,引发对探索寰宇的无尽渴望。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22年之后,中国航天人把“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作为新的目标。

这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为对工程实施高效率组织指挥和对航天器进行高精度飞行控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应运而生。自此,飞天的梦想在“北京航天城”这个地理坐标上孕育,在一代代飞控人手中生长。

时针拨回到2022年11月29日23时09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刺苍穹。彼时,1700公里外的首都北京,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紧张忙碌。

“北京明白!”

坐在飞控大厅调度台前的高健,发出一道道坚定而洪亮的指令。在他的调度指挥下,各系统各岗位通力协作,约7小时后,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多次自主变轨,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

当飞控大厅再次响起热烈掌声时,高健回忆起一年前的6月23日,当时不到27岁的他,在“国字号”任务中第一次走上总调度主岗。

那次任务,一开始组织决定由担任过神舟十号天地通话总调度的杨彦波负责,但是,他却坚定地让高健出任总调度,自己在旁边当备岗,为高健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身为“北京明白”的调度组长,杨彦波必须让团队尽快成长,要成长,就要历练,在大项任务中历练。

“一句要练千遍,千遍只为一句。‘我是北京’字字如山,我的身后是整个飞控,是中国航天,责任重大不敢有半点马虎懈怠。”这是高健对这个岗位的深刻理解。

一句句沉稳响亮的指令,将中国高度标注到更远的深空,也成为这个群体青春担当的生动诠释。

航天器太空交会对接是世界航天领域内公认的最复杂、最难攻关的技术之一,世界上仅美、俄和中国掌握并成功实施过该项技术,其中径向交会对接的难度更大。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标志着首次径向交会对接圆满成功。

“整个对接过程是高动态的,神舟十三号飞船飞到空间站下方后,由于轨道不同,两个航天器保持对接所需要的相对位置和姿态是很难的。”载人飞船任务型号团队指挥乔宗涛说,“我们需要精准控制飞船逐渐调整位置、速度和姿态,在安全的空间走廊内逐步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为此,乔宗涛带领团队积累了数万个组合体轨道及姿态的仿真数据,进行了上百次的联调联试验证,参与设计约2500个故障预案,攻克空间站组合体遮挡太阳能帆板、持续控制飞船大幅度的姿态调整和轨道维持、测控条件变差、地面状态监测和应急处置难度增大等都诸多难关。

400米、200米、19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缓缓向天和核心舱平移靠拢,伴随着“对接锁紧完成”的口令,广袤太空中,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为一体。

10年间,朝霞为邻,晚星做伴,一行行代码仿佛有了生命,述说着中国空间站从“一”字构型到“L”字构型、“T”字构型的变迁,也生动记录下这群年轻人在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上奋斗的青春。

涉险·冲锋

星河璀璨,征途漫漫,逐梦九天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

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29岁的乔宗涛坐在了“北京明白”的主岗上。

然而,一个从未有过、从未想到的惊险一幕不约而至。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空间交会对接,停靠十几天后撤离天宫一号,返回地面。

就在乔宗涛下达飞船分离指令、飞船正常分离、所有人鼓掌欢庆时,他突然发现神舟八号飞船姿态有些异样。

原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分离时,弹开的对接机构轻轻回弹触碰了一下。在同一轨道上风驰电掣的两个航天器,即便是轻轻一碰,也极易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神舟八号飞船自动识别为再次对接,关闭了自身动力和供电系统。

如果飞船姿态失稳,将会有失联的危险,这将对后续载人交会对接计划产生严重影响。乔宗涛沉着应战,迅速研判故障,制定抢救方案,和专家团队协同作战,有效处置了这起险情。

“我们一手托举飞船和空间站,一手托举航天员的生命。”对于载人飞行任务测控,乔宗涛的要求比其他任务更高,任何问题都要“见底”。

与高健同为90后的鲍硕,是这个中心的首位女调度。

月面采样,是航天界公认的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落月后,鲍硕从搭档手里接过采样的接力棒。她调度指挥机械臂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千余条指令从她口中喊出,近万句调度交互无一错漏。团队整体配合默契,每个人都熟练掌握任务状态,采样效率大大提高。最终,表取采样封装任务完成时间比预计整整提前了7个小时。

此时,鲍硕已连续奋战30个小时,嘴唇上留下几道干裂的口子。

键指苍穹,令贯星河。航天器在浩瀚太空中的每一次机动变轨、每一次姿态调整,在地外星体上的每一个动作、携带仪器的每一次操作,都是通过遥控发令岗位发送控制指令来完成的。

10年前,于天一在岗位上给300多公里外的神舟十号发指令,1秒钟就能送达到位。如今,已是深空探测任务团队副指挥的他,带领更多的青年完成更为复杂的飞控任务:一边突破38万公里导航“玉兔”巡游月背,一边克服单程通信时延最长20多分钟等难题,穿越亿万公里牵引“祝融”巡视火面,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惊艳世界的成绩。

截至目前,中国火星车已在火星平安工作一年多,设计寿命3个月的“玉兔二号”也在不断刷新着月背探测的人类历史新纪录。

汗水·奋进

孤独的玉兔二号月球车调转相机镜头,回望它代表人类在月球背面走出的第一行足迹——这是悬挂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外墙的一张巨幅照片。

对这群年轻人来说,这条“来时的路”有着双重含义:不仅代表玉兔二号在月背的跋涉,更象征着他们从零起步、向航天科技高峰不断冲锋的铿锵足迹,用执着与坚守铸就了一个个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181天,神舟十三号乘组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时长新纪录。在这背后,离不开“大管家”胡国林所在的航天器运控及长管团队的日夜陪伴和悉心保障。

6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并行管理空间站组合体、“玉兔”号和“祝融”号巡视器等多个航天器,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实时状态:当遇到碎片碰撞的风险时,他们需要改变组合体的轨道高度实施规避;当航天员要实施舱外行走、太空授课等重要任务时,他们提前细致核对每一个关键节点;当需要批量上注指令时,他们慎之又慎、接力协作,确保每一帧注入数据准确无误……

伴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已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胡国林和团队也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任务。

“在我们眼里,正确率百分之九十九不行,必须百分之百。每天都是第一天,每圈都是第一圈,每条都是第一条,大家时刻保持着最佳状态和饱满热情,每当听到‘北京,我是神舟十五号’,我们就第一时间响应航天员的需求。”胡国林说。

飞天之路,危机四伏。他们时刻面临着惊心动魄的考验。

“舱压异常!”“舱压异常!”2021年12月5日18时22分,长管厅突然传来故障告警声。

胡国林第一时间带领值班班组,与其他系统一边迅速开展故障排查,一边呼叫航天员确认身体状况和设备状态。经过半小时的天地协同排查,故障定位为核心舱某设备受太空环境影响引起的虚警。

尽管虚惊一场,但是空间站运控各分系统都能迅疾启动应急协同机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充分验证了分布式运控体系的可靠性。正如航天员王亚平所说:“有他们随时在、一直在、永远在,我们在天上才能‘感觉良好’。”

从神舟十二号任务开始,让航天员感觉越来越好的,还有他们在太空里宽敞舒适的新“家”——天和核心舱。据悉,天和一个舱的主要参数就超过4万个,比天宫二号多出近7倍。为确保航天员在轨安全,准备的应急预案也更多,仅故障预案就达2000余个。

任务中,在中心核心舱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达飞和同事工位前,总是放着一堆比字典还厚的A4纸——这些都是打印出来的部分关键预案和目录,而更多的预案都存储在他们的脑子里。

“任务中,我们一边看飞行状态一边撕预案。在它成功入轨后,每个岗位都扔出来很多崭新的文件。有人可能觉得浪费,但这恰好说明航天器没有故障,整个飞控任务一切顺利。随着预案越撕越薄,我们离成功也越来越近。”李达飞说。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未来,长期运营中国空间站、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火星采样返回探测、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即便天路遥远,这群年轻人始终梦想在心间。

正如他们在《月背征途》书中写下的那句话:月背本没有路,我们来了,便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而这条路,也是所有航天人正在走的新长征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 中国青年网 交会对接 故障预案 行星探测 任务团队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全球热点评!追“星星”的年轻人

全球热点评!追“星星”的年轻人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2021年5月15日摄)。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更多

2023-01-30 05:50:37
90后村支书为何频频“拿学历”-每日快报

90后村支书为何频频“拿学历”-每日快报

张从锐花了两年半时间,完成了“现代农业技术”专科函授13门课程的学习,最终通过期末考试以及以“农村改厕”为题的毕业论文答辩,拿到专科学更多

2023-01-30 05:59:12
行走在山脊上的守灯青年 今日看点

行走在山脊上的守灯青年 今日看点

“月光轻轻绕过车窗 照射在安静的脸上……还有谁在快乐地 坚持信仰 还有谁在快乐地 继续歌唱。21岁的韩毓婧是一名新入职的信号工,来到郭家沟更多

2023-01-30 06:02:18
国产新冠创新药先诺欣获批 价格将大幅低于同靶点药物辉瑞Paxlovid

国产新冠创新药先诺欣获批 价格将大幅低于同靶点

先诺欣成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CL靶点抗新冠病毒创新药。据了解,先诺欣的注册临床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更多

2023-01-29 22:05:23
巡检南昆高铁防洪重点位置 铁路青年守护春运返程安全

巡检南昆高铁防洪重点位置 铁路青年守护春运返程

“现在开始返程高峰了,前两天刚下过雨,明天我们一早出发,去2号岗走一趟”,1月26日(大年初五)16时许,中国铁路昆明局有限公司昆明南工务更多

2023-01-29 20:50:22
【世界播资讯】【新春走基层】这位90后村支书为何频频去“拿学历”

【世界播资讯】【新春走基层】这位90后村支书为何

“真没想到,冬天也能吃到香椿芽!”今年春节,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中店镇杨公庙村,乡亲们共同见证了一桩新鲜事儿——村里大棚反季种植的香更多

2023-01-29 21:04:29
天天快资讯丨【活力中国】春节出行旅游暖意足,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加速恢复

天天快资讯丨【活力中国】春节出行旅游暖意足,中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出行人数明显变多,旅游市场回暖,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 08亿人次,国内长线游迅速复苏,出境游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更多

2023-01-29 20:51:20
谁是“北京明白”?一起揭秘实施航天任务常说的这句口令

谁是“北京明白”?一起揭秘实施航天任务常说的这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在每一次的航天任务中,我们总能听到一句熟悉的口令——“北京明白”。“北京”是谁?更多

2023-01-29 21:01:07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太原12个楼盘发放18张预售证 仅有3个项目为纯新盘
    今年9月,太原市房产管理局给省城12个楼盘正式发放了18张预售证。...
截至9月底 杭州共完成不动产登记988.72万件
    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合一了!2016年6月1日,在市民之家举行的全市...
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 多地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近期以来,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其中包括长春、遵义多...
宁波:关于“带押过户”新模式的7个典型问题权威解答来了
    日前,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试点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新模式下...
多地政府大手笔回购商品房 苏州拟对10个板块回购约1万套新房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手回购当地商品房。近日,一份苏州市政府部...
市场降温豪宅不冷 媒体:北上广深掀起“豪宅热”
    尽管整体市场低迷,但豪宅板块比较稳定。争取成交,忙完这一次,...
    最新见闻